uqgcc2197 发表于 15 小时前

人类环境承载量面临能源紧缺瓶颈(转载)(转载)

  作者:coldhot3
  对原文略有修改
  (1)是“自私的基因”还是“自私的表型”?
  达尔文的进化论提出了适者生存的概念,注意这里的“适者”实际上是指表型具有较高的广义适合度的个体。并且提出了这种表型在种群中具有差异,也能够在同一种群中一代一代传递。但是达尔文并没有提及这种差异的产生和传递原理,是孟德尔建立了遗传概念,并且由摩尔根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数学模型。于是,全世界的生物教育都自然不自然的围绕在基于DNA是遗传物质,性状受生殖细胞DNA序列决定的范式下。DNA已经成了生命科学的代表。
  随着研究的深入,渐渐地,人们发现生物体的有些性状不是由生殖细胞DNA的序列决定的。这种性状包括imprinting (DNA修饰和组蛋白修饰),卵子的胞质遗传(siRNA,mRNA和蛋白质)。但是仍然局限在可以通过生殖细胞传递的性状。上周我听Fred H Gage的讲座提到他们研究发现转座子的选择性激活对于神经系统内神经元互相识别有重要作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神经元内转座子的活动情况建立了神经元的唯一性,相当于神经元的身份证。
  以我的强决定论观点来看,思维是具有生物学基础的,神经元的拓扑结构和内部性质决定了其信号传递方式,即我们的思维方式。这种情况下,具有相类似思维模式的两个人,在神经元连接的拓扑结构和神经元传递的信号方式上具有一定相似性。这种相似性最终导致神经元的连接方式(神经元连接体系的拓扑结构)和表达谱,转座子活性等一定分子性状的相似性。再引申一步,人类通过教育让下一代具有与自己类似的世界观,从而让他们的神经元连接体系具有与自己类似的拓扑结构,表达谱,转座子活性等性状。你看到没有?这种体细胞连接拓扑结构,表达谱和转座子活性变化的传递,跟传统的遗传无关,并没有涉及生殖细胞的变化,而是直接表现在亲代向子代体细胞施加影响,传递性状。这种观点显然不是我第一个提出的,在冷泉港实验室尘封的黑历史中,美国研究人员对于目前知道非DNA(后来研究证实这些性状不是DNA遗传)性状传递的情况进行了研究。当然这种研究在当时的建模能力和技术水平(缺乏fMRI能力和其他对于神经元拓扑结构和基因表达水平进行研究的工具)下必然是非常可笑的,也造成了严重后果。限于欧盟法律的要求,我不能评价这些研究,尤其是其积极因素。而且由于政治正确的因素,人类认知差异的分子基础随生殖细胞的传递机制研究受到了很大限制。更别提非生殖细胞传递差异的分子基础了。(当然我相信DARPA和军科院有人在搞这种问题,毕竟天下聪明人太多了,我不是最聪明的)
  当我们把视野放宽,不仅仅将性状传递局限于生殖细胞的DNA序列改变和狭义表观遗传改变之后,我们会发现很多有意思的现象。第一个推广的概念就是,不仅仅基因是“自私”的,所有可遗传表型都是“自私”的。自然选择的结果是只有不断扩张,不断在种群中扩散的表型才能不被淘汰。这直接解释了宗教战争,所谓“洗脑”,还有现在的五毛五分大战。国家组织形式的变迁,也可以从不同组织形态背后的意识形态表型传播效率和广义适合度来解释。各种眼花缭乱的道德和哲学,背后还是冷冰冰的生态位争夺,广义适合度竞赛。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fMmFYWEAW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人类环境承载量面临能源紧缺瓶颈(转载)(转载)